2018-07-04
一坨多肉植物,颜值低下,俨然肥胖症患者晚期。然而,它竟成了孤单时陪伴的治愈系萌物,也成了“生活可以很简单”的精神寄托。甚至被90后小盆友们赋予“天然呆”“萌”这样的情感特质。
它不断在小盆友的微博、朋友圈刷屏。小盆友还可以加入一个规模不小的多肉种植群,互秀自己的养植成果,交流新的品种,并且常常线下聚会。小盆友会动不动就新“收”几个养多肉的瓶瓶罐罐,还有土壤。为此他们可以花费不菲,但“90后”觉得这种投入超值且乐此不疲,因为它会伴随自己成长。
淘宝或百度图片一下,会发现多肉并不以单纯的植物形象出现。它常常出现在透着阳光的原木窗旁,有台灯、明信片的书桌,装红酒的木格……这些元素重新构建出人与多肉的关系画面,成为特定的场景,连接出某种氛围,进而满足人们的某种情感诉求。
场景之下,商品不再是传统的作为物的产品,而更多是发轫于场景的体验。“哥抽的不是烟,是寂寞”,逐渐从笑谈成为事实。商品的必需属性被大大降低,个体的“体验”成了新标准。这个“寂寞”的场景,远远比“烟”的价格更高。
这就是“场景造物”,这里的“物=实物X信物”,产品之“实物”的功能价值作为购买理由已大大瓦解;而“信物”,则是强调人与物(产品)之间的各种信息画面所建构的剧情价值,产品置于其中,被重新定义/被增值演绎/被赋能情感/被编码仪式,产品超越自身,因场景重新待价而沽,人们消费的是场景中浸润的自己。
这对传统的品牌与营销逻辑是致命一击,伴随大连接时代(IoT、APP、VR、Wearable devices等)的到来,无疑将放大这种打击。
随便延伸一下~~
比如喝咖啡这件事,
当咖啡&CBD商务区,是太平洋咖啡、星巴克和COSTA里人头攒动的行色匆匆;
当咖啡&闺蜜聊天和朋友聚会,是Zoo咖啡和漫咖啡里的烟雾蒸腾,是咖啡的袅袅香气;
当咖啡&墨香书海,静谧一隅的明亮阅读,是雕刻时光和字里行间里可以安静地与作者穿越对话;
当咖啡&创业,招聘与投资人见面,是3W和车库咖啡里每个人不加掩饰的焦虑和企图心;
当咖啡&思想,艺术人文的沉浸体验,是单向街和方所思辨里的激荡和灵魂在高处的吟唱。
在这些看似眼花缭乱的组合里,咖啡不再是一件寻常的单品和标配,而因“场景造物”成了不同的喝咖啡体验与消费理由。
比如瘦身这件事,
表面上是“实物”是MO牌智能体脂秤与脂肪夹,实际上是“信物”智能体重秤的延伸和瘦身场景的激活,当聚焦在“我们对脂肪的态度也是对世界的看法”时,脂肪派、脂肪主义应运而生,新的商业产品品类诞生了:爱脂肪,爱并不完美的自己;改造她,让她跟上我的步伐。
“场景造物”发挥的品牌营销能量在潜移默化之中,已悄然揭起新商业变革——
熊本熊在中国的咖啡馆,绝大多数的购买理由是为了自拍;
诚品书店在书与非书间阅读;
Airbnb让旅人在世界任何的角落找到好房东;
可口可乐用歌词瓶表达饮乐之外的情感;
限定深夜两点自拍的美食故事;
各种H5渲染下的特定剧情;
蘑菇街天生买手的搭配灵感;
有别于盒子般幼教的森林幼儿园和比如世界
...
案例不胜枚举,篇幅有限,但商业嗅觉敏感者亦可能成为顿悟时刻,篇末极简下:场景造物=实物X信物=硬实力X软实力=巧实力=smart power。
icp备案: 京ICP备18006075号-1 © 2018 巧实力品牌管理(北京)有限公司